第六百三十九章 交换-《明廷》


    第(2/3)页

    崇祯一朝,对文武大臣的是相当的刻薄,能臣武将极少死在敌人手里,大部分折戟在朝廷党争上。

    周正放下筷子,道:“现在的情形,确实比先帝时期好不少,西北平定,建虏蛰伏,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宝贵的时间,时不我待啊……”

    杨嗣昌看着周正,或者说,他几乎一直盯着周正。眼见他扯入正题,神色越发的肃谨。

    李邦华放下筷子,知道正事来了——来的有些快,双方都有些迫不及待。。

    周延儒喝了口酒,道:“关于总理府以及六部九寺的权职问题,我是赞同的,确实需要梳理,解决推诿扯皮的,落实责任,防止人浮于事。明天,六部九寺等成立专门的研讨小组,尽快拿出方案来。”

    周正一本正经的点头,道:“元辅说的是。阁臣,哦,副总理得补足,元辅推两个人出来,想必都是能人,我定然支持。”

    周延儒当即笑着回应道:“孙传庭提交给我的那些,官吏考核条例,新税法,大明律,还有兵改,基本上没有大碍……”

    李邦华脸色微变,连忙道:“元辅,关于兵改,下官还有些不同的想法。”

    周延儒也知道,李邦华一直在扛着这件事,淡淡道:“你准备一下,明年入阁。”

    李邦华道:“元辅。征西伯的兵改动作太大,掀翻了太祖的定制,一个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下官建议,开朝议而定。”

    杨嗣昌看了眼李邦华,眼神漠然。

    现在的场景,明摆着是这‘二周’在私相授受,以朝局现在的情况来说,即便开朝议,也逃不过二人的谋划。

    周延儒不会让李邦华打扰他与周正的‘聊天’,语气越发平淡的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

    李邦华神情动了动,最终还是心里叹了口气。

    他之所以能抗住周正,最大的底气就是来自于周延儒的暗中支持,如果周延儒罢手,他也就无能无力了。

    周正笑着,拿起酒杯,与周延儒碰了一下,道:“京中都好说,京外的,元辅有什么考量?”

    周延儒喝了口酒,故作沉吟片刻,道:“我想让文弱去做蓟辽督师,你现在在京中,边疆鞭长莫及,遍观我大明,也唯有文弱让你我放心。”

    杨嗣昌双眼微眯,静静的看着周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