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国号大清,年号天命。-《长夜国》


    第(3/3)页

    另一个圣级重臣荼婉也神色不愉的看着青禄道:“青禄,你不过是个远道而来的新晋之臣,有何资格谈论国号大事?这有你插嘴的份么?”

    “哼,这大越国号,不但是当年历代隐龙的心愿,也是君上的心愿。君上虽然数年未归,可就算君上在,也不会因为你轻飘飘几句话,就改变初衷。”

    “主公固然求才若渴,从谏如流,可主公的宽容,不是你信口雌黄的底气。”

    她的话,就说的很严重了。

    可是青禄早就得到姜正嫡的默许和鼓励,他有恃无恐的侃侃说道:

    “敢问几位前辈,我九觋固然有七千万越人,可还有三千万楚人,这又怎么说?”

    此言一出,几位楚人重臣神色玩味,而越人大臣就有点尴尬了。就算是侬廋和荼婉等人,也脸色难看的不说话。

    青禄微微一笑,拱手说道:“九觋之中就是三千多万古楚遗民。而在下已经听说,很久以前,古越正是被古楚所灭!”

    “说句过分之言,这大越国号一立,七千万越人的民心是有了,可三千万楚人呢?他们愿意么?”

    他指指外面,语气发自肺腑的说道:“诸位前辈,这还是九觋之内。那九觋之外呢?”

    “九觋之外,是数以亿计的楚人啊!盘氏父子国号为楚,就是为了争取外面无数楚人的民心!”

    “可如果我九觋建号大越,是一直呆在九觋呢,还是要打出去,和盘氏争夺楚人?”

    “主公志在天下,怎么能一直关起门来,一隅为大,闭户称尊?”

    “大清就不同了。不但有利于团结域内三千余万楚人,也有益于将来争取天下人心…”

    青禄一番话,说的振振有词,难以辩驳。在座的楚人大臣固然点头称是,就是不少越人大臣,也面露挣扎之色。

    姜药想不到,青禄竟然搞出这一出!

    大清…我艹尼玛!

    想到大清这个年号,姜药整个人都不好了。

    华夏历史上,我大清是个什么玩意?更无语的是,大明正是被我大清捡漏才取而代之!

    大清对于他来说,是不是大不祥?

    而且他能看出,这一出就是姜正嫡和青禄君臣的双簧,说明姜正嫡很中意“我大清”。

    正在这时,圣级修为的楚人重臣蓝炅站起来说道:

    “我以为,大清很好。若是叫大越,我等楚人的确心中有刺。大军出了九觋,也不利于和盘楚争夺巫域。”

    他对姜正嫡拱手行礼:“主公,为了大局,不如采纳青丰帑的谏言。”

    另一个楚人重臣闵庄也郑重说道:“臣也赞同。主公表字清河,号清?君,又擅长水系神通,九觋又是水德,大清两字岂非天意?”

    “不错,大清两字,再合适不过!臣附议!”又一个楚人大臣说道。

    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没有悬念了。

    虽然越人最多,可是楚人也不少。为了九觋团结和将来大局,大清的确比大越合适。

    就是越人大臣,撇开私心的话,也认为大清更好一些。

    只不过心理上很难接受而已。可为了大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姜正嫡适时说道:“好,大清名号甚美。那我九觋之国号,就定为大清吧。此事,想必母君也会同意,孤会亲自禀明母君。”

    “丰帑,你还有什么话说么?”

    这就是趁热打铁了。姜正嫡可谓深得为君之道。

    青禄心中有数,再次说道:“数日之前,东边祭坛受到水怪袭击,差点坏了龙脉。祭台事关重大,乃是历代先君葬地,绝不容有失。”

    “以臣所见,应该设立四旗兵马,作为守护祭坛陵墓的卫军,也作为我大清精锐主力…可按照东西南北祭坛之旗帜颜色,分为东黄、西白、南红、北蓝四旗。”

    “这四旗兵马,抽调各部精锐,每旗十万骑,以亲贵重臣为旗主,各部天才子弟为将领…”

    姜药听到这里,鬼气更加阴森起来。

    当年,野猪皮最开始搞出四旗制度,后来又扩充到八旗,史称八旗制度。可是现在…

    不光姜药,其他人的脸色也有些难看。

    设立四旗兵马,理由光明正大,很难反对。可这四旗兵马,却是从各部精锐抽调。

    如此一来,各部对兵权的掌控,就进一步削弱了。

    可问题是,他们怎么反对?如今的九觋之主权柄日重,已经和当年的隐龙不同了。

    很多人甚至立刻斩杀青禄,却不能动手。

    ………

    九觋君臣继续议事,姜药被请到一个叫阴明冷殿的地方住下。这里适合鬼物居住,还算受到礼遇。

    足足等了两天,都没有等到姜正嫡传见的消息。

    到了第三天,却是传来了一个意料之中的震惊消息:

    “九觋准备立号建国,国号大清!年号天命!”

    “设立东黄旗、西白旗、南红旗、北蓝旗四旗兵马!各立旗主!”

    消息传出的同时,整个清?天宫都忙碌起来,筹办建国大典。

    姜药得到这些消息,心头踏过一万头草泥马。

    他有种预感,虽然原本历史中的大越变成了“我大清”,可是绝不意味着这种改变对他有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