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心界-《方外之消失的八门》


    第(1/3)页

    此地的造像风格与通常的雕塑作品迥然有异,就似以真人全息扫描数据通过3d打印出来的,更形象的说,就像一个个人站在那里化为了石像,仿佛还是活的,却将时空凝聚为一瞬。尤其是当中那位高簪道人,令丁齐感觉雕造者的修为境界甚至在自己之上。

    丁齐最后拜祭的就是这尊祖师像,行礼之后便端坐于像前入境以神念感应。只见那尊石像竟露出了笑容,冲着他点首示意行了一礼,丁齐也赶紧站起身来还礼。这时左侧有一位古装书生迈步走过来笑道:“小友免礼!在下宋山风,这位是我的师尊凌南上真人。”

    居然有两尊雕像都活了过来化为了真人,与丁齐站在一起说话。其实丁齐的所见所闻,都源自这位明代书生宋山风所留下的御神之念。按照响水峰的传统,那尊道人凌南上的雕像,就是其弟子宋山风所凿建,丁齐拜祭凌南上所勾连的是宋山风留下的神意。

    那为什么凌南上的雕像也“活”过来了呢?御神之念相当于宋山风的见知凝聚,在其见知中当然也有其师尊凌南上的形象,宛若其人,其实那也是宋山风心目中的师尊。此刻师徒两人都现身与丁齐相见,宛若一场穿越时空的会面。

    三人究竟谈了些什么,外人不可能知晓。假如有人走到这里,也只会发现丁齐静静地端坐在那尊道人的石像前,不言亦不动。但对于丁齐本人而言,这一切就是如实发生的,发生在他的心界中。对,就是心界!

    方外秘法入门的第一层修为境界,丁齐称之为观身境。修炼观身境的入手功夫便是心册术,心册术是丁齐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掌握的实用技术,并非什么神通秘法,是他的导师刘丰总结的。但想修成观身境,就必须在心册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由心册化为心界。

    描述得详细一些,所谓心册就像一份详备的档案记录,记载描述了各种信息;而心界则是将这些信息化为具体的、有智能的时空形象与事件过程,就像一个可以不断衍化的世界。由此可知,衍化心界是方外秘法的入门根基,也是丁齐所独创。

    假如没有这个根基,寄托心神祭炼景文石突破入微境以及后续的层层境界都无从谈起。方外秘法借鉴整合江湖八大门秘术的相通之处,但它毕竟不等于八门秘术简单的相加,有其独有的内在思辨体系,方可称独创一门秘法。

    方外秘法独有的修炼体系就是在建立在“自成心界”的基础上的,从它的目的来看,是为了发现与探索方外世界,所以称为方外秘法,但从手段上看,或许也可称为心界秘法。

    观身境只是将心界初步凝炼出雏形而已,在其后的每一层境界中,方外秘法其实都在修炼心界。假如和丁齐所看过的那些仙侠修仙小说相比,丁老师似乎神通不显、平淡无奇,但他真正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其心界越来越宏大玄奇。

    此时此刻,丁齐感通了响水峰祖师宋山风所留下的御神之念,而心界演化成这样的交流场景。看似坐在这里面对雕像,不过短短一瞬工夫,而神意交流中的心界演化,三位高人早就离开了山顶洞府一带,正在响水峰世界中四处游历。

    现实中的响水峰、神意中交流的响水峰、宋山风当年见知中的响水峰,在心界中融为一体。凌南上这位尊长就像一位导游,向丁齐这位客人介绍此地风光、领着他行游玩赏,而宋山风随侍一旁。

    丁齐的来意,眼前的凌南上与宋山风已然知晓,他就是来请教天地秘境与控界之宝的秘法传承。

    心界之中,前辈祖师没有枯坐授法,而是行游中交流相论,在这个过程中便将响水峰秘法传授给了丁齐,并让丁齐行走此世界一步步祭炼手中的水如意,有何疑问可随时请教。丁齐若有自己的见解,也可与二位高人互论。

    丁齐印证了自己先前的很多推测,同时也有了不少新的发现。其实庄梦周、朱山闲等人都早有推测,既然修炼方外秘法能够发现与打开各处不同的方外世界,那么所有方外世界的原先的传承核心,方外秘法应该都能包容,事实也果然如此。

    响水峰秘法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三言两语的文字很难说清,但可以谈一谈其修炼过程。比如宋山风本人,就是被凌南上找到的,然后师尊传授他火门炉鼎术。等到他将炉鼎术修炼到二境成就后,凌真人又把他带到了响水峰的门户前,让他入境感应。

    当初丁齐尚未创出方外秘法时,石不全等人便纷纷凭借各自修炼的八门秘术“看见”了小境湖,而炉鼎术修炼有成的宋山风同样也可以“看见”。但有传承的好处就是,随后凌真人便直接把宋山风带进了响水峰,又把水如意交给他祭炼。

    这个步骤与丁齐寄托心神祭炼景文石类似,但也有所区别。宋山风并没有修炼方外秘法中的心界,但水如意中自有一个世界,就是响水峰,控界之宝这件神器最基本的妙用,就是可以通过它感应沟通整个天地秘境。所谓祭炼的过程,相当于一点点打开这个世界的全貌。

    宋山风入境时能感应到水如意中蕴含了一个世界,而且就是自身所在的响水峰,由此凝炼出清晰的元神,便相当于三境修为,而后能凭借水如意出入响水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