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一章 耕种的意义-《权倾南北》


    第(2/3)页

    或许是因为李荩忱的笑容至少看上去非常的亲和,老汉鼓起勇气说道:“陛下应该如此,这样才能更快一些,否则的话这么多麦子,还不知道要割到什么时候呢。”

    李荩忱点了点头,看着老汉的动作有样学样,而他身后杨素等人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也没得选了,陛下都已经亲自上手,他们这些人哪里还能愣着?一群人也都帮着割起来,虽然速度不快,但是人多力量大,再加上李荩忱的亲卫之中不少也都是出身农家,对此还是颇有几分心得的,所以这一片麦田很快就收割干净了。

    “陛下,多谢陛下啊。”老汉看着已经汗流浃背的李荩忱,连连说道,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会有机会和皇帝陛下一起收割。

    李荩忱随意的用袖子抹了一把汗水,旁边的几个年轻人已经递上来了凉茶。李平担心的看过去,而李荩忱摆了摆手,径直接过来凉茶一饮而尽,这不过是茶梗冲开的茶水,又用井水浸过,并没有什么令人回味的地方,就是单纯的解渴。

    而后面的官员们也都有样学样,陛下都已经喝了,那他们还有什么好讲究的,更何况这顶着大太阳忙乎了半天,每个人都出了不少汗,正好借着喝茶的功夫喘口气。

    不管陛下是想要收拢民心还是只是一时间起了玩兴,大家奉陪就是了。

    “老人家是本地人么?”李荩忱岔开腿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这里正好是一棵大树的阴凉,当然了,侍卫们早就已经沿着这里向道路两侧搭起来了凉棚,好把所有人都遮进去,否则陛下当面,若是中暑了几个人,少不得引起混乱。

    “回陛下,小老儿祖辈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老汉急忙说道,“到小老儿这一辈才算这襄阳人。”

    “中原战乱久矣,南迁之人络绎不绝啊。”李荩忱不由得感慨一声,一句民族融合的背后,焉知有多少血泪,“现在我大汉已经兵临长安,收复关中和中原指日可待,老人家可想回故土看看?”

    老汉摇了摇头:“小老儿的家已经在这里了,子孙已然开枝散叶,那故土回不去也就回不去了吧。”

    李荩忱一时默然。

    乱世之中,对于这些根本没有办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随波逐流的确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他们背井离乡、他们颠沛流离,但是他们依然顽强的开拓、顽强的生存。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让这个民族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潮流之中幸存下来,甚至一度站在世界之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