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让时代改变自己-《权倾南北》
第(2/3)页
他要看着这个年轻人,从李荩忱的话里,他能够感受出来,李荩忱可不仅仅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单纯的只是把目光放在关中,他现在正在对杨坚用兵不说,也在向东压迫着宇文宪,可想而知,如果在谈判桌上得不到,那么李荩忱肯定会用刀剑来夺取。
或许和这个年轻人为敌,尉迟家真的选择错了。
可是以爹爹的性格,恐怕也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吧?
尉迟家的未来,又在何处,而这个年轻人,到底能够走到哪里?
尉迟顺虽然因为几次战败也心神俱疲,但是他至少还有力量睁眼看,看这时事风云到底如何变化,而且他也想看自己的父亲和齐王宇文宪又会如何应对。
至少现在齐王殿下和父亲应该很头疼吧?
————————
尉迟迥的确很头疼,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败得稀里糊涂,更因为萧世廉也的确一点儿都不老实。
鸿门之战后,汉军虽然已经收兵,但是汉军的骑兵和更多数量的斥候却丝毫没有松懈,反而把北周的斥候一起拉扯进了残酷的斥候战之中。大批的北周斥候出营,最终却几乎只有一小半人能够回来。
仅仅是根据那些跑回来的士卒,尉迟迥根本无从判断汉军的那种新式武器到底装备了多少,又有怎么样的威力。毕竟这些已经完全被吓破了胆的逃兵们肯定会夸大事实,而司马消难带着赶去支援的北周步卒又只是远远的看到了战场上的情况,很多人更是描述不清。
尉迟迥打了一辈子仗,当然不相信真的有一种武器能够让步卒这么轻松的就战胜骑兵,更不相信会有这么一种武器最终改变战场上的走向,甚至逼迫自家的步卒根本不敢向前。
他在潜意识之中将这种武器归结于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东西,而且他也相信汉军应该并没有装备太多数量的这种武器,只是拉出来壮壮声势罢了。而尉迟顺之所以失败,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了惊吓结果方寸大乱,更因为已经做好准备的汉军数量足够多。
至于那些逃兵和司马消难的报告,明显就是在添油加醋。
尤其是后来汉军斥候出击,也都没有携带这种武器,显然也在侧面证实了尉迟迥的猜测。不过即使是这样,尉迟迥也不敢让北周骑兵出击,现在他的手中就只剩下两三千骑兵,聊以自保罢了,要出击对付数量两倍的汉军骑兵,本来就是不可能的,而且尉迟迥也无从判断汉军会不会设下圈套就等着这些对手送上门来。
因此在斥候战上,畏手畏脚的北周斥候自然而然就落了下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