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权倾南北》
第(2/3)页
历史上到了唐代,南中洱海附近的南诏崛起,最终统一南中地区,成为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南方小国,而南诏的主体就是乌蛮人。南诏的出现得赖于唐朝的支持,但是最后唐朝和南诏之间还是爆发了三次大战,双方损失惨重,并且便宜了吐蕃人和汉人权臣郑买嗣。
现在李荩忱并不打算再给南诏崛起的机会,奉命入南中的杜齐现在软硬兼施,最终建立起来以乌蛮人为主导、汉人和巴人为辅助的大汉南中行政体制。这行政体制和大汉内部的行政体制别无二样,只不过在地方主官上更多的以本地的乌蛮人为主。
不过李荩忱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听从于中央命令的南中,这也是为了以后应对注定会在吐谷浑消亡之后崛起的吐蕃,历史上唐朝就是因为一直和南诏分分合合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在面对吐蕃的时候只能选择极其有限的进攻方向,后世同样占据重要位置的滇藏、川藏等路线自然就无从考虑。
可以说李荩忱现在做的主要还是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也不是说说而已。
大汉现在不仅仅是在行政政策上全面拉动南中向江南和巴蜀靠拢,同时在经济和教育上也大力扶持。对于商部和工部来说,南中就像是一片从未开发的处(和谐)女地,商部期望能够运出南中的货物,这些华夏人从未见过的当地工艺制品和诸如普洱茶茶砖这种稀罕物品,肯定就和蜀锦一样价格不菲,成为中上层人士赏玩和欣赏的东西。
同时把中原和江南以及巴蜀的货物运进去,也可以迅速抢占南中空白的市场。
而且商部也并不是一点儿野心也没有,大汉的商人已经在李荩忱的鼓励下变得越来越有勇气、越来越想要向更远的地方前进,而越过南中之后的那一片土地,正是他们心向往之的。
现在从岭南继续向南有林邑国作为阻拦,大汉短期内虽然有对林邑国动兵的意思,但是等到拿下林邑再建立起来完善的统治,那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因此从岭南直接南下的路线自然也就不太现实,而大汉现在的造船技术还不足以打造出来足够强大的海船,直接走海路也显得不太现实。
因此南中这一片已经掌握在大汉手中的土地,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当然了李荩忱并不知道,在自己的推动下,历史上到了唐宋时期才有雏形、到了明清时期才达到鼎盛的茶马古道,现在就已经列入了大汉商部针对南中制定的战略之中。
而工部自然也不用说,南中丰富的矿产已经足以让工部为之疯狂。
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就会极大地带动南中经济的发展,同时极大的加强南中和中原之间的联系,让南中再也不可能脱离开中原独立发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