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几个老丈人?-《权倾南北》


    第(2/3)页

    对于沈君高这点小心思,李荩忱倒是并不打算和他算账。

    身为皇帝,自己尚且还有私欲,又如何能够要求所有人都对这大汉无私奉献?只要自己强大到能够让所有的力量都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就可以了。

    沈氏的家族根基在吴兴郡(今湖州),在这个时代,有东吴之称的吴郡、有西吴之称的吴兴郡和有中吴之称的晋陵郡共同构成了三吴大地,而再加上越地的会稽郡,一起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吴越地区,也就是江南地区,当然了广义上的江南还要包括整个太湖流域、建康府乃至于更远处的赣州、湘州。

    而后世所说的狭义上的江南,实际上就是说的这一片区域。从晋陵郡(常州)到吴兴郡(湖州)这一带构成了南宋到后世的国家经济腹心之地,也是“苏湖熟”所指代的区域。

    自从晋室衣冠南渡之后,北方来的士族,诸如王谢,多在建康府,而曾经的江南士族,则退入吴郡和吴兴等地,比如曾经的江南望族陆氏、朱氏等等都在吴郡,沈氏则在吴兴。后来虽然风云变化,有的家族衰败,有的家族崛起,但是这样的士族版图却没有多少变化。

    一直到大汉平定会稽留氏叛乱,又在吴郡一举拿下心怀不轨的大小世家,这江南世家割据的局面才算是分崩离析。但是在这一次行动中站到了朝廷这一边的沈氏、顾氏等等,根基并没有受到影响。

    顾氏和徐氏依旧是吴郡一等一的豪门,而沈氏也趁着其余士族分崩离析而重新站了起来,一扫当初沈君理去世之后沈家人才凋零的困境,这一次秋闱之中,沈家就有两个子弟脱颖而出,更不要说在之前吴兴郡地方上的春闱中,沈家子弟几乎占据了半壁。

    对此,李荩忱倒是并没有意见。

    只要封建制度还存在,大家族肯定也会存在,只不过存在的形式不一样罢了,有的是以世家的形式,甚至妄图撼动皇权,有的则是以贵族的形式,把家族和国家捆绑在一起,大有国灭则家亡的感觉,还有的则转为诗书传家,是子弟能够努力学习之后出仕为目的,比如后世的桐城派。

    李荩忱并不打算对大家族赶尽杀绝,固然朝廷之根本在民,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大家族输送人才,短期内单单依靠平头老百姓,朝廷是获得不了人才的,没有人才,什么都白搭。

    更何况真的要维持皇权的稳定,也肯定要有大家族左右护持,和皇族一起抵抗反对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