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佛-《带着农场混异界》
第(2/3)页
查不才看着赵海道:“师兄见谅,小弟有一事儿不明,之前我与师兄说话,却一直都忘记师兄是一个僧人了,师兄行事,也与许多的僧人不同,却是不知为何?”查不才这么问,一是因为他真的是很好奇,二就是因为,他想要多与赵海说说话,而且像这样的话,与赵海说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慢慢的拉近了。
赵海一听查不才这么说,不由得微微一笑道:“哈哈哈哈,师弟说的是这个啊,这个没有什么好奇的,我与一般的僧人,对于佛门经义的理解有所不同,所以才会让师兄有这种感觉,其它的僧人,一般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僧人,时刻都要记着清规戒律,时刻都要记着自己的身份,但是我却有所不同,佛也许要的并不是你皈依,而是要你欢喜,清规也好,戒律也好,如果这些不能让你欢喜,那便也不是佛想看到的,佛传法于人,难道当初真的便定下了那么多的规矩吗?那些规矩,是后来的僧人定下的,不是佛定下的。”
查不才听着赵海的话,却是有些吃惊,好一会儿他这才开口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怪不得师兄会是如此的表现,小弟受教了,说实话,以前我也接触过一些僧人,但是那些僧人与师兄完全的不同,但是我却感觉,师兄你所说的佛,才是真正的佛,与他们所理解的佛,完全的不同。”
赵海微微一笑道:“佛不在寺庙里,佛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只不过很多人都看不见,他们心中的佛,被世俗界的利欲,给挡住了,他们看不到佛的存在,什么时候,你拨去了挡着眼睛的东西,你就可以看到佛了,而当你看到了佛,那你便有了佛性,当你有了佛性,你便是僧人,你便是佛。”
查不才点了点头,随后看着赵海道:“师兄如此说,到是与佛家的偈言有些相似,相传有两位高僧论法,一说,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而另一高僧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好像与师兄所说的差不多,不过看师兄的意思,师兄好像更赞同第一位僧人所说,但是按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好像第二位僧人的境界更高一些,却是不知可是如此?”
赵海微微一笑道:“师弟说的有些道理,但是却也将这件事情看得有些偏了,这两位僧人所说的两段偈语,其实说的并不是一件事情,所以其实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第一位僧人所说的为修佛之法,而第二位僧人所说的,却是佛家的终级状态,甚至可以说是佛的最理想境界,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查不才一听赵海这么说,他不由得神情一肃,随后冲着赵海一拱手道:“愿听师兄教诲。”
赵海微微一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啊,不过却也可以跟师弟讲一讲我对这两段偈的理解,第一段偈,指的就是如何的修佛,身如菩提树,指的是每个人,其实都是身有慧根的,便是我之前所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佛,菩提树一般都会与佛联系在一起,所以身如菩提树,便是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心如明镜台,明镜台一般都是指人的本性,本心,只有你的心如明镜台之时,你才能真正的见到你心里的那尊佛,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便于是在告诉你,你要保持你的本心,如明镜一般,才能真正的做到明心见性,让你心中之佛,常驻于你的心中,只要这尊佛常驻你的心中,你便是佛,但是这世上的尘埃太多了,贪,嗔,痴,这些念头,无时无刻不在变成尘埃,将你的心灵迷住,让你的本心染尘,让你看不到你心中的佛,所以要时时勤拂试。”
查不才听得是连连点头,而赵海这时接着开口道:“至于说第二位僧人所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四句其实是要放在一起来理解的,因为这四句其实只说了佛家的终于状态,那便是空!”
说到这里,赵海轻叹了口气道:“佛家讲究五蕴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但是真正能做到万事皆空的人,又能有几个,不要说人了,便是佛,又真的能做到万事皆空吗?如果佛真的已经做到万事皆空,那你想想,那佛还会度人吗?如果真的万事皆空,那人在佛的眼中,也不过就是空罢了,又何必去度?所以说,第二位僧人,说的是佛的最理想状态,而这种理想状态,却是几乎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的,你用一个理想,去与一种修行方式进行对比,这如何相比?所以,我们要用第一位僧人的话来修行,把第二位僧人的话,当成最终的目标就可以了。”
第(2/3)页